作为一名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,我对大学的生活与学习充满了未知与期待,在我固有印象中的思想政治课,是一门理论知识枯燥,课堂氛围沉寂,专业体系很强的学科。所以,在我心中也有了对大学思政课的一份探究和几分期待。
第一,老师要慢慢诱导学生进行思想上的转变。
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,没有人在身后督促,这会使得我们很不适应。
第二,老师要抓住青年学生的思想。
现在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,这个时候,就需要老师深入了解我们作为学生的观念和看法。找到“00后”大学生的群体特点,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。
第三,老师要让课堂更加地活跃起来,丰富课程形式。
研究表明,人在兴奋的过程中,大脑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开心活跃的信号。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,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。通过一些音乐和有关的短视频去增加课堂的内容和形式,音乐和视频会让人感觉到很放松,在这样的环境下,学生们也会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。
第四,老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有交流互动。
通过交流,师生间能够相互沟通,相互影响,相互补充,互教互学,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。通过互动,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作能力。在这个过程中,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氛围,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,提高课堂效率,达成教学的最优化。
作为大一新生,接触的第一门思政课是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,我很荣幸受教于冷静老师。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遇见这个姓氏,所以我对这位老师也多了一份好奇。几堂课接触下来我发现冷静老师一点也不“静”,她在课堂上特别有魅力,说话风趣幽默,积极调动学生们的热情,鼓励学生活跃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,尊重每位同学的发言,让同学们各抒己见。
冷老师有时也会播放一首音乐,或是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,总能让我们从中获得感悟。冷老师在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吸引着我们进入思政课的世界,给我们一种时刻好奇,新颖的感觉,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进入课堂。此外在冷老师的课堂中,热烈而又轻松的氛围,师生关系融洽,亲近,能够畅所欲言,我想这也是每个学生喜欢并且心生向往的课堂。
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冷老师在课堂上分享的一篇文章。文章的大致内容是讲:如今迷茫的大学生,四年之后会得到些什么?听完之后我想了很久,思考着自己的大学究竟应该怎样度过?四年结束后应该有什么收获?自己如今有什么样的目标?慢慢地我得出了答案:我想要考研,然后回到高中母校任教,让我的学生们找到自己的热爱,这就是我的理想!
我的家乡是一个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县城,所以读书成为了改变我们人生道路的捷径。我想在学业有成之后,回到家乡去教书育人,让我的学生们知道,外面的世界很精彩,值得我们刻苦学习奋力拼搏之后去看看。
思政课第一章讲的是如何领悟人生真谛,把握人生方向。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疫情防控期间,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三个小时,带领团队为研制特效药品耿耿不寐,张定宇院长身患渐冻症仍冲在前线与时间赛跑挽救生命,那些为了制造口罩和防护用具,建医院日夜赶工的工人们。他们用行动向我们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!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方向!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。“为学须先立志。志既立,则学问可次第着力。立志不定,终不济事。”大学生四年最难的,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,价值观和世界观,找到人生的方向,是值得我们大学去认真学习思考的问题。
抓住大学生身上的闪光点,找准着力点,瞄准兴趣点,就能激发兴奋点。我想思政课要的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提高,更要的是学生在生活中通过思政课的引导,挖掘自身潜力解决问题,进一步认清问题实质,进而改变自我,完善自我。
大学生活人生经历的一笔宝贵财富,为当代青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,我们应当抓住眼前的机会锻炼自己,历练自己,充实自己。以谦卑的态度去学习,积极投身公益事业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就应该不怕吃苦,不怕受累,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,有追求和目标。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,我们就会赢得正确的回报。希望四年后的我们,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。
(作者:魏婧 365英国上市官网生物科学专业2101班学生 指导老师:冷静)
责编:朱德宇